目前,中國心臟驟停搶救的成功率不足1%,其中搶救方法不當是最主要的原因,導致很多患者被“耽誤”了治療。專家表示,掌握以下6個關鍵點,有助于提高心臟驟停搶救的成功率。
快
正確:10秒完成判斷
錯誤:到處找人 浪費時間
心臟急救一定要遵循“現場復蘇”和“目擊者先復蘇”的原則,就是說,誰先看到病人倒下,誰就先做復蘇,不要互相推托、到處找人,以免浪費時間。
判斷病人是否心臟、呼吸驟停,要在10秒內完成,同時在4分鐘內開始做正確的心肺復蘇。其中,操作的速度和頻率是讓心臟驟停病人恢復的關鍵。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簡單的心肺復蘇方法。
順
正確:身體放平 仰頭舉頜
錯誤:第一時間把患者扶起來
病人在硬地板上放好后,要保證他的身體是平的,頭向后仰,下頜向上抬??梢杂檬址鲋念~頭,幫助頭后仰。同時,用手指清除他嘴里一些可能阻礙呼吸的東西,比如假牙等。
只有仰頭舉頜,才能保證病人的呼吸道通暢。不過這點很容易被人忽視,有些人光顧著實施心臟按壓,也不管病人身體是什么姿勢;還有人一看見有人暈倒,第一反應就是把他扶起來,用身子托著他的頭,這樣很難進行正確的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壓。
上述方法都是錯誤的。因為身體不“順”,呼吸道不通暢,即便心跳短暫恢復,但是氧氣進不來,心臟也很難繼續維持正常的跳動。
直
正確:雙臂垂直 用力按壓
錯誤:跪在病人左側按壓
病人的呼吸順暢了,才能開始真正的按壓。按壓時,對搶救者的姿勢也有一定的要求,身體不能扭曲,施救者也不能騎在病人身上。心外按壓一定要記住一個字“直”,即搶救者要跪在病人的右側,臉對著病人,雙臂繃直,肘關節固定不動,雙肩保持在患者胸骨上方的正中,以髖關節為支點,向下用力、有節奏地按壓。搶救者可以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但胳膊一定要繃緊,才能保證力量傳遞到患者胸骨上。
硬
正確:放在木板或地上
錯誤:放在沙發等柔軟地方
心臟按壓最忌諱的,就是病人身體沒有支撐點,因此按壓地點一定要選擇硬板或地上。但如果病人是在床上或沙發上發病,搬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最好學習120急救人員的做法——把病人的頭稍微抬起,快速地在后背下方插入一塊硬板。這種硬板不用太大,比病人的背稍寬一點,寬約五六十厘米。墊在上身下方,可以使按壓心臟時后背有個支撐。
因為心跳停止之后,實施心臟復蘇的目的就是通過按壓胸廓來擠壓心臟,讓心臟向外排血,人工地恢復心臟血液循環。在軟的地方,如彈簧床上按壓時,身體會隨著彈簧一起下陷,胸廓卻沒有下陷,完全起不到擠壓心臟的目的。
如果床或沙發非常軟,墊硬板時要注意,最好把板子搭在床沿硬一點的地方,別讓它一按就陷下去。要是家里實在找不到這樣的板,為了節約時間,也可以搬動,但搬動時一定要平抬,頭向后仰,保持氣道暢通。
深
正確:胸骨下陷5厘米
錯誤:只求數量不求深度
按壓的力度怎么掌握?要讓胸骨下陷到一定的深度,臨床上的標準是:胸骨下陷3~5厘米,小孩取下限3厘米,大人取上限5厘米,感覺到昏迷者的胸骨下陷了,才算有效。專家表示:“不僅是老百姓,連醫院里的年輕大夫也很容易忽視這一點,有的人按壓很快、頻率很高,但沒有深度,心臟受到的擠壓不夠,白白浪費了搶救時間。”
對于沒有心臟急救知識的老百姓來說,人工呼吸不太好掌握,而且有些人在心理上比較抗拒,效果并不好。國外臨床研究顯示,與單做心臟按壓相比,人工呼吸加心臟按壓反而會降低搶救的成功率。因此,新的國際標準提倡心臟急救時僅做心臟按壓,同時讓其他人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讓專業急救人員盡快趕來。
數
正確:每分鐘100下
錯誤:按幾下沒反應就放棄
按壓時,不能沒規律地亂按,最好自己心里數著數,按壓的頻率要快,至少每分鐘100次。
做心外按壓時注意,不僅要保證每分鐘100次的頻率,還要判斷每次按壓是否有效,其標準是:每按壓心臟1次,頸動脈就跳1下。如果你自己不會判斷,就一直按壓下去,千萬不要停,同時觀察病人的情況,直到急救人員趕來進行進一步的救治。
(指導專家: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癥科主任 黃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