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方法
作者: 瀏覽:639 發布時間:2017-10-10
步驟一:意識判斷和打開氣道
(1)意識判斷:當發現一個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須判斷其是否失去知覺。有以下幾種方法:喊話并排其肩膀;呼救(請現場的人或附近的人協助搶救,打120急救電話或通知就近的醫療單位);患者體位(當患者呈俯臥狀態時,應先將患者雙手上舉,再將外側(遠離搶救者側)下肢膝蓋彎曲后駕在內側(靠近搶救者側)肢體上,然后一手護著患者的頸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穩、慢慢地將患者轉為仰臥位,并將其雙上肢放在軀干兩旁;另一個方法是先將患者內側下肢交叉在外側肢體上,再將外側上肢抬肩伸直靠于頭側,一手繞過患者內側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髖關節處,將其整個地翻為仰臥位,并將其雙上肢放在軀干兩旁。)
(2)打開氣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識喪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內的舌肌也松弛,舌根后墜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進行口對口吹氣前,必須打開氣道,保持氣道通暢。
打開氣道的方法有:
仰頭抬頜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側,一手置患者前額上稍用力后壓,另一手用食指置于患者下頜下沿處,將頜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再通過看(胸廓有無起伏)、聽(有無氣流呼出的聲音)、感覺(面部感覺有無氣流呼出)三種方法檢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無呼吸應該立即進行口對口吹氣。
步驟二:人工呼吸
口對口吹氣是向患者提供空氣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額的手在不移動的情況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氣體外溢,深吸一口氣,盡力張嘴并緊貼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氣的密封狀態,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約為800毫升的空氣,吹至患者胸廓上升。吹氣后操作者即抬頭側離一邊,捏鼻的手同時松開,以利于患者呼氣。如此以12分/分鐘的頻率反復進行,直到患者有自主呼吸為止。
步驟三:人工循環
人工循環是通過胸外心臟按壓形成胸腔內外壓差,維持血液循環動力,并將人工呼吸后帶有氧氣的血液供給腦部及心臟以維持生命。方法如下:
(1)判斷患者有無脈搏。
操作者跪于患者一側,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頭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和中指尖置于喉結上,然后滑向頸?。ㄐ劓i乳突?。┡缘陌枷萏?,觸摸頸動脈。如果沒有搏動,表示心臟已經停止跳動,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2)胸外心臟按壓。
第一步:確定正確的胸外心臟按壓位置。先找到肋弓下緣,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緣向上摸至兩側肋緣于胸骨連接處的切痕跡,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該切跡上,將另一只手的掌根部放于橫指旁,再將第一只手疊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兩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離開胸壁。
第二步:施行按壓。操作者前傾上身,雙肩位于患者胸部上方正中位置,雙臂與患者的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壓胸骨,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壓和放松的力量和時間必須均勻、有規律,不能猛壓、猛松。放松時掌根不要離開按壓處。按壓的頻率為80-100次/分鐘,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次數比率為:單人復蘇15:2,雙人復蘇5:1.。